症狀表現、發病原因、治療方式、檢查結果是鑒別感冒和肺炎的關鍵要點。
1. 症狀表現:感冒症狀相對較輕,多有鼻塞、流涕、打噴嚏、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症狀,全身症狀如發熱、乏力等通常較輕微且持續時間短。肺炎症狀往往更嚴重,除咳嗽、咳痰外,常伴有高熱,體溫可達 38℃甚至更高,還可能有呼吸困難、胸痛等表現,全身症狀也更為明顯。
2. 發病原因:感冒主要由病毒引起,如鼻病毒、冠狀病毒等,少數由細菌引發,通常在身體免疫力下降時,接觸到病毒而發病。肺炎的病因更為複雜,細菌、病毒、支原體、衣原體等病原體都可能引發,還可能因理化因素、過敏等導致,多在呼吸道防禦功能受損等情況下發病。
3. 治療方式:感冒一般通過對症治療,如使用緩解鼻塞、止咳等藥物,多數患者一周左右可自愈,無需使用抗生素,除非合併細菌感染。肺炎治療則需根據病原體類型選擇針對性藥物,如細菌性肺炎需使用抗生素,治療週期相對較長,一般 7 - 14 天甚至更久。
4. 檢查結果:感冒時血常規可能顯示淋巴細胞比例升高,胸部影像學檢查多無明顯異常。肺炎患者血常規白細胞計數可能升高,胸部 X 光或 CT 檢查可發現肺部有炎症浸潤影等異常表現。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加強鍛鍊,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環境衛生,減少病原體接觸機會。若出現疑似感冒或肺炎症狀,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在醫生指導下規範治療,避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