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腦炎需與中毒型菌痢、化膿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其他病毒性腦炎、腦型瘧疾等鑒別。
1. 中毒型菌痢:起病急驟,發展迅速,於發病24小時內出現高熱、驚厥、昏迷,甚至呼吸、循環衰竭。但腸道症狀常在數小時後出現,故早期易與乙腦混淆。肛拭或生理鹽水灌腸取糞便鏡檢,發現大量膿細胞或紅細胞可確診。
2. 化膿性腦膜炎:多在冬春季發病,高熱、頭痛、嘔吐、驚厥等症狀明顯,腦脊液檢查外觀混濁,白細胞計數顯著增多,以中性粒細胞為主,糖含量降低,蛋白質含量增高,塗片或培養可找到病原菌。
3. 結核性腦膜炎:起病緩慢,病程較長,有低熱、盜汗、乏力、消瘦等結核中毒症狀,腦脊液檢查外觀呈毛玻璃樣,白細胞計數多在50~500×10⁶/L,以淋巴細胞為主,糖和氯化物含量降低,蛋白質含量增高,薄膜塗片或培養可找到結核桿菌。
4. 其他病毒性腦炎:如腸道病毒、單純皰疹病毒等引起的腦炎,臨床表現與乙腦相似,但確診需依靠血清學檢查和病毒分離。
5. 腦型瘧疾:有在瘧疾流行區居住或旅行史,間歇性發作的寒戰、高熱、大汗,貧血及脾腫大等表現,血塗片找到瘧原蟲可確診。
日常生活中要做好防蚊滅蚊工作,如安裝紗窗、使用蚊帳等。按時接種乙腦疫苗,增強機體免疫力。若出現疑似乙腦症狀,應及時就醫,積極配合醫生檢查診斷與治療,嚴格遵醫囑用藥及進行相關護理,爭取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