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患者灌腸時需注意溶液量、壓力、溫度、肛管插入深度、溶液保留時間等。
1. 溶液量:傷寒患者灌腸時,溶液量不得超過500ml。因為過多的溶液會使腸道內壓力升高,可能導致腸穿孔等嚴重併發症,傷寒患者腸道處於較為脆弱的狀態,對壓力變化耐受性差,嚴格控制溶液量可降低風險。
2. 壓力:灌腸時液面距肛門的距離應不超過30cm。較低的壓力能避免溶液快速大量進入腸道,防止因壓力過高刺激腸道,減少腸道損傷及腸穿孔等不良情況發生。
3. 溫度:灌腸溶液的溫度一般以39 - 41℃為宜。適宜的溫度可減少對腸道的刺激,讓患者感覺舒適,若溫度過高可能燙傷腸道黏膜,過低則會引起腸道痙攣。
4. 肛管插入深度:肛管插入深度一般為7 - 10cm。合適的插入深度既能保證溶液順利進入腸道,又可避免因插入過深損傷腸道黏膜,引發不必要的出血或感染。
5. 溶液保留時間:盡量讓溶液在腸道內保留30分鐘以上,以利於藥物或溶液發揮作用,促進腸道清潔或達到治療目的。
傷寒患者灌腸操作需嚴格遵循上述注意事項,同時在日常生活中要多休息、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生冷食物。積極配合醫生治療,按時服藥,定期復查,以便及時瞭解病情變化,確保身體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