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病變的症狀包括疼痛、活動受限、肢體麻木、肌肉無力、畸形等。
1. 疼痛:是脊柱病變較為常見的症狀,可為隱痛、刺痛或酸痛等不同性質。疼痛部位多與病變位置相關,可能在脊柱的局部,也可能向周圍放射。比如腰椎病變可能導致下腰部疼痛,並可放射至臀部、下肢等部位。疼痛程度因病變類型和嚴重程度而異,有的在活動時加重,有的在休息時也會持續存在。
2. 活動受限:脊柱的正常活動範圍會因病變受到影響,如前屈、後伸、側屈、旋轉等動作可能變得困難。這是由於病變刺激或壓迫周圍組織,導致脊柱關節活動不順暢,患者常感覺身體僵硬,無法自如地進行日常的脊柱活動動作。
3. 肢體麻木:當脊柱病變壓迫神經時,會引起相應神經支配區域的肢體麻木感。例如頸椎病變壓迫神經根,可導致上肢出現麻木症狀,從肩部一直延伸到手指;腰椎病變壓迫神經則可能使下肢出現麻木,從臀部到足部都可能有感覺異常。
4. 肌肉無力:脊柱病變影響神經功能時,還可能導致所支配肌肉的力量減弱。比如頸椎病變嚴重時,上肢肌肉力量會下降,影響握力、抬舉等動作;腰椎病變可使下肢肌肉力量不足,導致行走困難、易摔倒等情況。
5. 畸形:在一些嚴重或長期的脊柱病變中,脊柱的形態會發生改變,出現畸形。常見的有脊柱側彎、後凸畸形等,不僅影響外觀,還可能進一步加重脊柱的負擔和功能障礙。
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姿勢,避免長時間彎腰、久坐等不良習慣,適當進行脊柱功能鍛鍊,增強脊柱穩定性。若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並遵醫囑進行規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