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患者需注意復位固定、飲食營養、康復鍛鍊、傷口護理、心理調節等。
1. 復位固定:骨折後要及時進行復位,將移位的骨折斷端恢復正常或接近正常的解剖關係,為骨折愈合創造條件。固定則是維持復位後的位置,防止再移位,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外固定如石膏、夾板等和內固定如鋼板、螺釘等,患者要嚴格按照醫生要求保持固定狀態,不可隨意拆除。
2. 飲食營養:保證營養均衡對骨折愈合至關重要。多攝入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像瘦肉、魚類、蛋類、豆類等,為身體提供修復所需的原料;增加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攝取,新鮮蔬果能提供各類維生素,牛奶、蝦皮等富含鈣元素,促進骨骼生長。
3. 康復鍛鍊:在醫生指導下,根據骨折愈合階段進行適當康復鍛鍊。早期可進行肌肉的等長收縮,防止肌肉萎縮;中期增加關節的活動度訓練;後期著重進行肢體的負重和功能訓練,逐步恢復肢體正常功能。
4. 傷口護理:若是開放性骨折,要注意傷口清潔,防止感染。定期換藥,觀察傷口有無紅腫、滲液、疼痛加劇等異常情況,若出現異常及時告知醫生處理。
5. 心理調節:骨折恢復時間較長,患者可能會出現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這不利於康復。患者要學會自我調節,保持積極樂觀心態,家屬也應給予關心和支持。
骨折恢復是個漫長過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多留意自身狀況,嚴格遵循醫生的囑咐,按時復查。遇到任何不適或疑問,都應及時與醫生溝通,以便調整治療和康復方案,促進骨折更好地愈合,早日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