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牙周病常見的方法有口腔衛生維護、齦上潔治、齦下刮治、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
1.口腔衛生維護:牙周病主要是由牙菌斑等引起,良好的口腔衛生能有效減少牙菌斑滋生。患者需早晚正確刷牙,使用巴氏刷牙法,將牙刷與牙長軸呈45度角指向根尖方向,按照牙齦-牙交界區,使刷毛一部分進入齦溝,一部分鋪於齦緣上,盡可能伸入鄰間隙內,用輕柔壓力使刷毛在原位進行前後方向短距離的水平顫動,每次顫動4-5次,顫動時牙刷移動約1毫米,每次只刷2-3顆牙,再將牙刷移至下一組牙。同時配合使用牙線,清潔牙縫間的食物殘渣和牙菌斑,從而緩解牙周病症狀。
2.齦上潔治:通過超聲波潔牙機等器械去除牙齦緣以上的牙石、菌斑和色漬。牙周病患者牙石堆積會刺激牙齦,引發炎症。齦上潔治能直接清除這些刺激物,使牙齦炎症減輕,促進牙齦組織恢復健康。在操作時,醫生會根據患者牙齒情況,調整潔牙機功率,將工作頭輕輕接觸牙石,利用超聲波的高頻震蕩擊碎牙石,達到清潔目的。
3.齦下刮治:針對牙周袋內齦下牙石進行清理。牙周病發展到一定程度,齦下牙石會不斷刺激牙周組織,導致炎症加重、牙槽骨吸收。齦下刮治使用精細的刮治器械,深入牙周袋內,將牙石徹底刮除,同時平整牙根表面,消除細菌生存環境,促進牙周組織的修復和再生,阻止牙周病進一步發展。
4.藥物治療:在牙周病治療中起到輔助作用。常用藥物有甲硝唑片,能有效殺滅厭氧菌,抑制牙周病菌生長,遵醫囑口服;碘甘油,可直接塗抹於牙齦患處,有消炎收斂作用;鹽酸米諾環素膠囊,對多種牙周致病菌有抗菌活性,遵醫囑服用。這些藥物能減輕炎症,緩解疼痛,促進牙周組織愈合,但需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
5.手術治療:對於病情嚴重、經保守治療效果不佳的牙周病患者適用。如翻瓣術,通過手術將牙齦翻開,暴露牙根和牙槽骨,徹底清除牙石和病變組織,同時修整牙槽骨外形,促進牙周組織再生。植骨術則是在牙槽骨缺損處植入骨替代材料,引導骨再生,恢復牙槽骨高度和形態,改善牙周支持組織功能,提高牙齒穩固性。
牙周病治療後,日常生活中要持續保持良好口腔衛生習慣,定期復查。按照醫生囑咐,正確刷牙、使用牙線等。若出現牙齦出血、疼痛等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以便醫生根據恢復情況調整治療方案,確保牙周組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