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的對症治療包括降溫、止痛、止癢、預防繼發感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
1. 降溫:若患者出現發熱症狀,當體溫不超過38.5℃時,可先採取物理降溫的方式,如使用濕毛巾敷額頭、擦拭腋窩等大動脈處。若體溫超過38.5℃,可根據具體情況,在醫生指導下合理使用退熱藥物,如對乙酰氨基酚等,以幫助降低體溫,緩解不適。
2. 止痛:猴痘可能引發身體多處疼痛,對於輕至中度疼痛,可選用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等進行止痛。若疼痛較為嚴重,需在醫生評估後,謹慎使用更強效的止痛藥物,以減輕患者痛苦。
3. 止癢:患者皮膚出現皮疹等會伴有瘙癢症狀,可外用爐甘石洗劑等藥物來緩解瘙癢,避免患者因搔抓導致皮膚破損,進而引發感染。同時要叮囑患者盡量克制搔抓行為。
4. 預防繼發感染:保持皮膚清潔,定期對皮膚破損處進行消毒處理。若有繼發細菌感染的跡象,需及時使用合適的抗生素進行治療,防止感染進一步擴散。
5. 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發熱、進食減少等情況可能導致患者水電解質失衡,要密切監測患者的水電解質指標,根據情況通過口服或靜脈補液的方式,維持體內水電解質的平衡。
在猴痘治療期間,患者需嚴格遵循醫生的治療方案,按時服藥、接受檢查。日常要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飲食上多攝入富含營養且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強身體抵抗力,促進身體恢復。同時,做好個人衛生和隔離措施,防止病毒傳播給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