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山藥皮癢可能是皮膚過敏、皮膚乾燥、接觸性皮炎、膽鹼能性蕁麻疹、皮膚瘙癢症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遠離過敏原、保濕、藥物治療等。
1. 皮膚過敏:長山藥皮中含有的某些物質可能成為過敏原,接觸後引發皮膚過敏反應導致瘙癢。症狀多表現為接觸部位的紅斑、丘疹,伴有明顯瘙癢。應立即用大量清水沖洗接觸部位,去除殘留山藥皮成分。遵醫囑外用爐甘石洗劑、地奈德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藥物,以緩解瘙癢、減輕炎症。
2. 皮膚乾燥:本身皮膚乾燥的人群,接觸長山藥皮後,皮膚水分進一步流失,加重乾燥程度,引發瘙癢。皮膚可見乾燥脫屑。需避免頻繁用熱水燙洗,洗後及時塗抹保濕護膚品,如凡士林、尿素維E乳膏、硅油乳膏等,保持皮膚水潤。
3. 接觸性皮炎:山藥皮刺激皮膚,引發接觸性皮炎,出現瘙癢。局部會有邊界清楚的紅斑、腫脹。可遵醫囑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依巴斯汀片等抗組胺藥物,減輕過敏反應與瘙癢。
4. 膽鹼能性蕁麻疹:接觸山藥皮時,因局部皮膚溫度升高、運動等因素,促使膽鹼能神經發生衝動而釋放乙酰膽鹼,作用於肥大細胞而發病,出現瘙癢、風團。避免劇烈運動、情緒激動等誘發因素,遵醫囑外用復方樟腦乳膏、丹皮酚軟膏、賽庚啶乳膏等藥物止癢。
5. 皮膚瘙癢症:本身患有皮膚瘙癢症,接觸山藥皮後誘發瘙癢發作。皮膚外觀可基本正常或僅有抓痕。可遵醫囑口服潤燥止癢膠囊、膚癢顆粒、烏蛇止癢丸等藥物,緩解瘙癢症狀。
日常要注意盡量避免直接接觸長山藥皮,處理山藥時可戴手套。若瘙癢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規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