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早期促甲狀腺激素偏低可能是妊娠劇吐、絨毛膜癌、亞臨床甲亢、Graves 病、垂體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調整生活方式、藥物治療等。
1. 妊娠劇吐:孕早期由於體內激素水平變化,部分孕婦會出現嚴重的惡心、嘔吐,導致營養攝入不足,身體代謝紊亂,進而影響甲狀腺功能,使得促甲狀腺激素偏低。一般通過補充營養、糾正水電解質紊亂來緩解症狀,隨著孕周增加,症狀多可自行改善。
2. 絨毛膜癌:這是一種少見的滋養細胞惡性腫瘤,會分泌大量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該激素與促甲狀腺激素結構相似,可刺激甲狀腺,導致促甲狀腺激素分泌受抑制而偏低。確診後通常需採取化療,常用藥物有注射用甲氨蝶呤、氟尿嘧啶注射液、放線菌素 D 注射液,需嚴格遵醫囑使用。
3. 亞臨床甲亢:體內甲狀腺激素水平略高於正常範圍,但尚未達到臨床甲亢診斷標準,可能與碘攝入異常等有關。若症狀不明顯,可先觀察,定期復查甲狀腺功能;若症狀明顯,遵醫囑服用甲巰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卡比馬唑片進行治療。
4. Graves 病:這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體內產生針對甲狀腺的自身抗體,刺激甲狀腺過度分泌甲狀腺激素,抑制促甲狀腺激素分泌。治療上,輕者可通過休息、避免勞累等生活方式調整,嚴重者需遵醫囑用甲巰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普萘洛爾片控制病情。
5. 垂體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症:較為罕見,垂體病變影響促甲狀腺激素合成、分泌或作用,導致甲狀腺功能減退,初期可能表現為促甲狀腺激素偏低。治療主要是針對垂體病變,可能需遵醫囑使用左甲狀腺素鈉片、甲狀腺片、醋酸潑尼松片等藥物。
孕早期發現促甲狀腺激素偏低,孕婦不要過於緊張,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作息,保證充足睡眠,飲食上適當增加富含碘的食物攝入,如海帶、紫菜等。嚴格按照醫生要求定期復查甲狀腺功能,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