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頸椎病三伏貼可貼 3 - 5 個穴位。
三伏貼是利用夏季三伏天陽氣最為旺盛之時,通過藥物刺激特定穴位,以達到調整人體陰陽平衡、增強機體免疫力、改善疾病症狀的目的。對於頸椎病而言,人體經絡氣血在三伏天處於相對通暢狀態,此時在相關穴位貼敷藥物,能更好地發揮溫通經絡、散寒止痛、調和氣血等作用,使藥物的藥力更易滲透到經絡臟腑,從而緩解頸椎病帶來的不適。
大椎穴是常用穴位之一,它位於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此處為手足三陽經與督脈的交會穴,刺激該穴位能激發陽氣,疏通頸部經絡氣血。肩井穴在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上,對其貼敷可改善肩部及頸部的氣血運行,減輕疼痛與僵硬感。還有風池穴,位於後頸部,枕骨下,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能疏風散寒、清利頭目,對頸椎病引發的頭暈、頭痛等症狀有較好的調理作用。天宗穴、阿是穴等也常被選用。
在進行三伏貼治療頸椎病時,要注意貼敷時間不宜過長,避免皮膚過敏。貼敷期間,盡量保持貼敷部位清潔乾燥,避免劇烈運動導致出汗過多影響藥物效果。同時,日常要注意頸部的正確姿勢,避免長時間低頭或保持同一姿勢,適當進行頸部的伸展運動,以增強頸部肌肉力量,維持頸椎的穩定性。若貼敷過程中出現皮膚紅腫、瘙癢等不適症狀,應及時咨詢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