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常用治療手段有抗生素、抗病毒藥物、止咳祛痰藥、支氣管擴張劑、糖皮質激素等。
1. 抗生素:針對細菌感染引發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能有效抑制或殺滅細菌。醫生會依據感染類型、病原菌種類及藥敏試驗結果精准選擇,如肺炎鏈球菌感染常用青霉素類,耐藥菌感染可能選用頭孢菌素類或喹諾酮類等。
2. 抗病毒藥物:對於病毒感染所致的該病症,抗病毒藥物可發揮作用。像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可使用奧司他韋等神經氨酸酶抑制劑,能抑制病毒複製與傳播,減輕症狀、縮短病程。
3. 止咳祛痰藥:咳嗽、咳痰是常見症狀,止咳祛痰藥能緩解不適。止咳藥分中樞性和外周性,如右美沙芬是常用中樞性止咳藥,抑制咳嗽中樞;祛痰藥如氨溴索,可稀釋痰液,促進排出。
4. 支氣管擴張劑:伴有喘息、呼吸困難等支氣管痙攣症狀時使用。沙丁胺醇等β2受體激動劑,能舒張支氣管平滑肌,迅速緩解症狀;氨茶鹼類藥物也可鬆弛支氣管平滑肌,還能興奮呼吸中樞。
5. 糖皮質激素:病情嚴重、伴有明顯炎症反應或喘息難以控制時,會適量應用。如潑尼松、地塞米松等,可減輕炎症、緩解氣道水腫與痙攣,但需謹慎使用,避免不良反應。
治療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期間,要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利於身體恢復。飲食上,選擇清淡、易消化且營養豐富的食物,增強機體抵抗力。同時,要注意保暖,避免再次著涼加重病情。務必嚴格按照醫生囑咐按時、按量用藥,不可自行增減劑量或停藥,以免影響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