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病原類型有棒狀桿菌屬的白喉棒狀桿菌、潰瘍棒狀桿菌、假結核棒狀桿菌等。
1. 白喉棒狀桿菌:是引起白喉的主要病原菌。其菌體細長微彎,一端或兩端膨大呈棒狀,排列不規則,常呈V、L等字形。該菌無芽孢、無莢膜、無鞭毛。在含凝固血清的呂氏培養基上生長迅速,能產生強烈的外毒素,可導致局部黏膜上皮細胞壞死,血管擴張,炎症細胞浸潤,形成灰白色假膜,嚴重時可引起呼吸道阻塞;外毒素入血還可引起全身中毒症狀,損害心肌、神經等組織。
2. 潰瘍棒狀桿菌:可引起類似白喉的病變。在形態和生物學特性上與白喉棒狀桿菌有一定相似之處,但致病性有所差異。該菌可在人體皮膚或黏膜破損處感染,引發局部潰瘍病變,有時也可能伴有全身症狀,不過相對白喉棒狀桿菌引發的病情,其嚴重程度和傳播範圍通常較小。
3. 假結核棒狀桿菌:主要引起動物疾病,但偶爾也可感染人類。能在宿主體內形成類似結核結節的病變。該菌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通過接觸感染動物或其污染物等途徑傳播給人,感染後症狀可能不典型,診斷相對困難,需要結合臨床症狀、實驗室檢查等綜合判斷。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保持居住環境清潔通風。在白喉流行期間,盡量避免前往人員密集場所。若出現疑似白喉症狀,如發熱、咽痛、聲音嘶啞、呼吸困難等,應及時就醫,嚴格遵醫囑進行檢查、診斷和治療,切不可自行用藥,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