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的嬰兒黃疸高可能是生理性黃疸、母乳性黃疸、新生兒溶血病、紅細胞增多症、頭顱血腫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光照療法、藥物治療、換血療法等。
1. 生理性黃疸:大部分足月兒在生後 2 - 3 天出現黃疸,4 - 6 天達高峰,7 - 10 天消退;早產兒黃疸多於生後 3 - 5 天出現,5 - 7 天達高峰,7 - 9 天消退,最長可延遲到 3 - 4 周。一般情況良好,不需要特殊處理,多可自行消退。
2. 母乳性黃疸:生後 1 - 3 周出現黃疸,可持續 8 - 12 周。一般狀況良好,停餵母乳 3 - 5 天,黃疸可明顯減輕。若黃疸不嚴重,可繼續母乳餵養,同時密切觀察;若黃疸較重,可遵醫囑口服茵梔黃顆粒、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布拉氏酵母菌散輔助退黃。
3. 新生兒溶血病:母嬰血型不合引起,以ABO血型不合最常見。患兒常出現黃疸迅速加重,伴有貧血等症狀。治療上可採用光照療法,嚴重時需遵醫囑進行換血治療,同時可使用白蛋白注射液、丙種球蛋白注射液、碳酸氫鈉注射液等輔助治療。
4. 紅細胞增多症:由於各種原因引起的新生兒紅細胞增多、血容量增加。可導致皮膚黃疸明顯,治療主要是部分換血療法降低紅細胞壓積,同時密切監測黃疸變化,必要時給予光照治療。
5. 頭顱血腫:頭顱血腫吸收時膽紅素生成增加,可導致黃疸。一般小的血腫可自行吸收,較大血腫吸收時間較長。期間要注意觀察血腫變化,監測黃疸情況,若黃疸過高,可採取光照療法等退黃措施。
日常要密切關注嬰兒的精神狀態、吃奶情況以及黃疸變化。若黃疸持續不消退或伴有其他異常表現,需及時就醫,嚴格遵醫囑進行檢查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