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的寶寶老是哭鬧不睡覺可能是飢餓、環境不適、尿布潮濕、腸絞痛、維生素 D 缺乏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餵奶、調整環境、更換尿布、腹部按摩、補充維生素 D 等。
1. 飢餓:一個月的寶寶胃容量小,消化快,容易飢餓。當寶寶飢餓時,就會通過哭鬧來表達需求。此時應及時餵奶,母乳餵養按需餵養,奶粉餵養可根據寶寶體重和年齡參考奶粉說明書上的餵養量進行餵養,一般每 2 - 3 小時餵一次,餵奶後觀察寶寶是否停止哭鬧,安靜入睡。
2. 環境不適:環境溫度過高或過低、光線過強、聲音嘈雜等都可能讓寶寶感到不舒服而哭鬧不睡覺。要保持室內溫度在 22 - 24℃,濕度在 50% - 60%,可使用空調、加濕器等調節。拉上窗簾避免強光,保持安靜,為寶寶營造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
3. 尿布潮濕:寶寶皮膚嬌嫩,尿布潮濕會讓寶寶感覺不適。要勤換尿布,當發現尿布濕了及時更換乾淨、柔軟的尿布。每次換尿布後,用溫水清洗寶寶臀部,擦乾後可塗抹適量護臀膏,如氧化鋅護臀膏、凡士林護臀膏、鞣酸軟膏,預防紅臀。
4. 腸絞痛:一個月左右的寶寶腸道功能發育不完善,容易出現腸絞痛。表現為突然劇烈哭鬧,雙腿蜷縮,腹部緊張。可將寶寶竪抱,輕輕拍打背部排出胃內空氣,也可順時針按摩寶寶腹部,每次 5 - 10 分鐘,每天 3 - 4 次,幫助排氣緩解疼痛。
5. 維生素 D 缺乏:維生素 D 缺乏可能影響鈣的吸收,導致寶寶神經興奮性增高,出現哭鬧、多汗、易驚等症狀。遵醫囑給寶寶補充維生素 D 制劑,如維生素 D3 滴劑、維生素 AD 軟膠囊、維生素 D 咀嚼片,多帶寶寶曬太陽,促進維生素 D 的合成。
日常要多留意寶寶的狀態,根據不同情況及時處理。餵奶後適當竪抱拍嗝,減少吐奶。注意寶寶的個人衛生,勤洗澡換衣。若寶寶哭鬧持續不緩解或伴有發熱、嘔吐、腹瀉等異常症狀,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