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的寶寶拉屎稀黃水,可能是腹部著涼、餵養不當、乳糖不耐受、腸道感染、牛奶蛋白過敏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腹部保暖、調整餵養方式、更換特殊奶粉、使用抗感染藥物等。
1. 腹部著涼:寶寶腹部保暖不當易導致腸道蠕動加快,引起拉稀黃水。家長要注意給寶寶腹部保暖,可適當增添衣物,使用肚兜。還可以用溫熱的毛巾或熱水袋注意溫度適宜,避免燙傷熱敷寶寶腹部,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腸道痙攣,改善拉稀症狀。
2. 餵養不當:如餵奶量過多、餵奶間隔時間過短,或奶粉衝泡濃度不合適等都可能造成寶寶消化負擔加重,出現拉稀。要合理調整餵養方式,按需餵養,控制餵奶量和餵奶間隔。若是奶粉餵養,嚴格按照奶粉說明書衝泡奶粉,保證奶液濃度適宜。
3. 乳糖不耐受:寶寶體內乳糖酶缺乏,不能完全消化母乳或奶粉中的乳糖,就會出現稀黃水便。可遵醫囑給寶寶服用乳糖酶膠囊、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蒙脫石散劑。同時可考慮更換為無乳糖奶粉或添加乳糖酶的奶粉進行餵養。
4. 腸道感染: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入侵腸道引發感染,導致拉稀。如果是細菌感染,遵醫囑使用頭孢克肟顆粒、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乾混懸劑、慶大霉素顆粒。病毒感染一般無特效抗病毒藥物,主要是對症治療,注意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防止脫水。
5. 牛奶蛋白過敏:寶寶對牛奶蛋白過敏,食用含有牛奶蛋白的奶粉後會出現腸道症狀。應及時更換為深度水解奶粉或氨基酸奶粉。若過敏症狀嚴重,需遵醫囑使用氯雷他定糖漿、西替利嗪滴劑、地奈德乳膏等藥物治療。
日常要多留意寶寶的精神狀態、吃奶情況以及大便次數和性狀的變化。注意寶寶的個人衛生,勤洗手,奶具要定期消毒。如果寶寶拉稀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出現精神萎靡、發熱等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遵醫囑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