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診療涉及診斷、治療、護理、預防、康復 等。
1. 診斷:依據臨床表現,如手、足、口等部位出現皰疹或潰瘍,同時結合流行病學史,在流行季節接觸過手足口病患者等情況進行初步判斷。實驗室檢查如病毒核酸檢測等可明確病原體,輔助診斷。
2. 治療:一般治療注重隔離,避免交叉感染,做好口腔和皮膚護理。對症治療針對發熱給予退熱措施,體溫超過38.5℃可使用退燒藥;有咳嗽等症狀給予止咳藥物。抗病毒治療可在醫生指導下合理選用藥物抑制病毒複製。
3. 護理: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包括體溫、精神狀態等。飲食上給予清淡、易消化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保持皮膚清潔,防止皰疹破潰感染。
4. 預防:注意個人衛生,勤洗手,定期對玩具、餐具等物品消毒。流行季節盡量避免前往人員密集場所。
5. 康復:康復階段注意休息,適當進行康復訓練,促進身體機能恢復。
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勤洗手、勤通風,定期對生活環境進行清潔消毒。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間,家長要關注兒童身體狀況,如有疑似症狀及時就醫。康復後也需加強鍛鍊,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降低再次患病風險,若有不適及時復診,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後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