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天類風濕就嚴重,主要與氣壓變化、濕度增加、溫度降低、關節血液循環改變、炎症因子活性增強等有關。
1. 氣壓變化:下雨天時氣壓通常會降低,人體關節內外壓力差發生改變,關節周圍的組織和神經受到一定影響,類風濕患者原本就敏感的關節對這種壓力變化更為敏感,從而導致疼痛加劇、僵硬感增強。
2. 濕度增加:潮濕的環境會使人體皮膚散熱速度減慢,關節周圍的組織含水量增多,引起關節腫脹,進一步刺激神經末梢,加重類風濕患者的不適症狀,讓疼痛和僵硬感變得更加明顯。
3. 溫度降低:下雨天往往伴隨著氣溫下降,寒冷會使關節周圍的血管收縮,血液循環不暢,導致關節局部的營養供應減少,代謝廢物堆積,進而引發或加重類風濕患者的疼痛。
4. 關節血液循環改變:下雨天的環境因素會影響人體的交感神經,使關節周圍的血管收縮和舒張功能紊亂,血液循環受到阻礙,關節得不到充足的養分和氧氣,炎症介質無法及時清除,加重類風濕症狀。
5. 炎症因子活性增強:下雨天的特殊環境可能會激活體內的炎症因子,使其活性增強,加劇類風濕患者關節部位的炎症反應,導致疼痛、腫脹等症狀更為突出。
類風濕患者在下雨天要注意保暖,可使用保暖設備如熱水袋等;盡量保持居住環境乾燥通風;適度進行關節活動,促進血液循環。若症狀嚴重,需及時就醫,嚴格遵醫囑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