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燒針疼的原因有藥物刺激、注射方式、個體差異、心理因素、局部感染等。
1. 藥物刺激:退燒針的藥物成分本身可能對肌肉組織產生刺激。比如一些藥物的酸鹼度、滲透壓與人體組織液不同,注入肌肉後,會引起局部化學性炎症反應,導致疼痛。而且藥物在肌肉中擴散、吸收的過程,也會對周圍神經末梢產生刺激,引發疼痛感覺。
2. 注射方式:如果注射時進針角度不當,可能會損傷肌肉纖維、血管或神經,進而引起疼痛。推藥速度過快,會使局部壓力迅速升高,對周圍組織產生較大衝擊力,也會加重疼痛。另外,針頭粗細不同,較粗的針頭對組織的損傷相對較大,疼痛也會更明顯。
3. 個體差異:每個人對疼痛的敏感程度不同。有些人痛閾較低,對疼痛的感知更為強烈,即使是輕微的刺激也會覺得很疼。同時,不同人的肌肉狀態也有差異,肌肉緊張的人在注射時,藥物擴散相對困難,疼痛可能更明顯。
4. 心理因素:過度緊張、焦慮會使人體對疼痛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放大疼痛感受。在打針前就過度擔憂疼痛,會導致身體處於應激狀態,使肌肉緊張,進一步加重打針時的疼痛。
5. 局部感染:若打針後護理不當,針孔部位受到細菌等病原體侵襲,引發局部感染,會出現紅腫、疼痛加劇等症狀。
在日常生活中,打針後要注意保持針孔部位清潔乾燥,避免沾水。同時,放鬆心態,不要對打針過於恐懼。若疼痛長時間不緩解或出現異常症狀,應及時就醫,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