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瘻的發病原因有肛周膿腫、直腸肛門損傷、肛裂反復感染、會陰部手術感染、結核桿菌感染等。
1. 肛周膿腫:肛周膿腫是引發肛瘻最常見的原因。當肛管直腸周圍軟組織或其周圍間隙發生急性化膿性感染形成膿腫後,膿腫自行破潰或經切開引流後,膿腔逐漸縮小,但膿腔壁形成的慢性感染性管道難以愈合,就會發展成肛瘻。
2. 直腸肛門損傷:外傷、異物侵入肛管直腸等,可導致細菌侵入傷口,引起感染,進而形成肛瘻。比如在進行腸鏡檢查等操作時,如果不小心造成直腸肛門損傷,就可能引發感染,最終發展為肛瘻。
3. 肛裂反復感染:肛裂長期不愈合,反復受到糞便等刺激發生感染,炎症向深部蔓延,累及肛管直腸周圍組織,也可能導致肛瘻的形成。
4. 會陰部手術感染:像肛瘻手術、內痔注射治療、產後會陰側切等會陰部手術,如果術後護理不當,發生感染,炎症擴散,就有引發肛瘻的風險。
5. 結核桿菌感染:結核桿菌感染相對較為少見。當身體其他部位有結核病灶,結核桿菌通過血液循環到達肛周,引起肛周組織的結核性病變,形成肛瘻。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肛周清潔,勤換內褲,排便後及時清洗肛門。合理飲食,多吃蔬菜、水果,避免久坐、久站,適當運動,保持大便通暢,減少對肛周的刺激。若出現肛周不適等症狀,應及時就醫,遵醫囑進行檢查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