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在臨床上較為常見,可由多種因素引發,如情緒激動、劇烈運動、藥物影響、心臟疾病、電解質紊亂等。
1. 情緒激動:當人處於極度緊張、焦慮、憤怒等強烈情緒狀態時,體內的交感神經會興奮,釋放腎上腺素等激素,這些激素會影響心臟的電活動,導致心臟起搏點異常,從而引發早搏。比如,在重要考試、面試前,有些人會因過度緊張出現心慌、早搏的現象。
2. 劇烈運動:長時間高強度的劇烈運動,會使心臟負擔加重,心肌需氧量增加。此時心臟為了滿足身體需求,會加快跳動頻率,這可能擾亂心臟正常的節律,引發早搏。像馬拉松運動員在高強度訓練或比賽過程中,就可能出現早搏情況。
3. 藥物影響:某些藥物在使用過程中可能會產生副作用,影響心臟的正常電生理活動,進而誘發早搏。例如,洋地黃類藥物,若使用劑量不當或患者對藥物敏感,就容易引發早搏。
4. 心臟疾病:冠心病、心肌病、心臟瓣膜病等心臟疾病,會直接損害心臟的結構和功能,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影響心臟的傳導系統,使得心臟節律出現異常,引發早搏。以冠心病為例,冠狀動脈狹窄或堵塞,心肌供血不足,就容易出現早搏症狀。
5. 電解質紊亂:體內的電解質如鉀、鈉、氯、鈣等對維持心臟正常的電生理活動至關重要。當出現電解質紊亂,如低鉀血症、高鉀血症等,會改變心肌細胞的電位,影響心臟的正常節律,引發早搏。比如長期腹瀉、大量出汗未及時補充電解質的人,就可能因電解質失衡出現早搏。
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作息、避免情緒大起大落、適度運動。若發現早搏頻繁出現或伴有胸悶、胸痛等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遵循醫生的診斷和治療建議,切不可自行判斷或隨意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