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溶血病繼發膽紅素腦病與紅細胞破壞過多、肝臟處理膽紅素能力不足、血腦屏障發育不完善、未結合膽紅素升高、腦內神經細胞敏感性高等有關。
1. 紅細胞破壞過多:新生兒溶血病時,母嬰血型不合,母親體內的抗體進入胎兒體內,攻擊胎兒紅細胞,導致紅細胞大量破壞,釋放出大量血紅蛋白,進而分解產生大量膽紅素,使血液中膽紅素水平急劇升高。
2. 肝臟處理膽紅素能力不足:新生兒肝臟功能尚未發育成熟,尤其是肝細胞攝取、結合和排泄膽紅素的能力有限。面對溶血病時大量增加的膽紅素,肝臟無法及時有效地進行代謝處理,導致血液中未結合膽紅素不斷累積。
3. 血腦屏障發育不完善:新生兒血腦屏障功能較弱,尤其是早產兒更為明顯。當血液中膽紅素水平過高時,未結合膽紅素容易透過血腦屏障進入腦組織,對神經細胞產生毒性作用。
4. 未結合膽紅素升高:溶血病導致紅細胞破壞增加,產生的未結合膽紅素增多。未結合膽紅素具有親脂性,容易透過細胞膜,當達到一定濃度時,就會沈積在腦組織中,干擾神經細胞的正常功能。
5. 腦內神經細胞敏感性高:新生兒腦內神經細胞對膽紅素的毒性較為敏感。膽紅素進入腦組織後,可與神經細胞膜上的磷脂結合,影響神經細胞的正常代謝和功能,導致神經細胞受損,引發膽紅素腦病。
日常生活中,對於有新生兒溶血病風險的孕婦,孕期要做好產檢,及時發現問題並干預。寶寶出生後,密切觀察黃疸情況,一旦發現黃疸出現早、程度重等異常,需及時就醫。家長要積極配合醫生的檢查和治療建議,確保寶寶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降低膽紅素腦病等嚴重併發症的發生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