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流膿可能是由外耳道炎、中耳炎、外耳道膽脂瘤、中耳膽脂瘤、耳部惡性腫瘤等原因引起。
1. 外耳道炎:多因挖耳損傷外耳道皮膚、進水等誘發細菌感染。炎症刺激下,外耳道皮膚充血、腫脹,產生膿性分泌物,導致耳朵流膿,還常伴有耳部疼痛,尤其在牽拉耳廓或按壓耳屏時疼痛加劇。
2. 中耳炎:分為急性和慢性。急性中耳炎常因上呼吸道感染,細菌經咽鼓管侵入中耳引發炎症,中耳腔內積液積膿,鼓膜穿孔後就會出現耳朵流膿,可伴有聽力下降、耳鳴、耳痛等症狀。慢性中耳炎多因急性中耳炎遷延不愈,長期炎症刺激導致中耳黏膜持續產生膿性分泌物。
3. 外耳道膽脂瘤:是外耳道皮膚脫屑、膽固醇結晶堆積形成的囊性結構。膽脂瘤不斷增大,壓迫周圍組織,繼發感染時會出現耳朵流膿,膿液可伴有特殊臭味,還可能有耳部堵塞感、聽力下降等表現。
4. 中耳膽脂瘤:並非真正的腫瘤,而是中耳內的囊性結構。它會破壞中耳骨質,引發感染,導致耳朵反復流膿,膿液通常比較黏稠,有惡臭味,嚴重時可影響聽力,甚至引起顱內併發症。
5. 耳部惡性腫瘤:相對少見,腫瘤生長過程中可破壞耳部組織,引發感染,出現耳朵流膿症狀,常伴有耳部疼痛、流血性分泌物、聽力下降等,病情進展較快。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耳部清潔,避免頻繁挖耳和耳部進水。一旦發現耳朵流膿,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在醫生的指導下規範治療,切不可自行用藥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