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一般是可以治好的。分泌性中耳炎是中耳積液及聽力下降為主要特徵的中耳非化膿性炎性疾病。其發病與咽鼓管功能障礙、感染、免疫反應等因素有關。當咽鼓管不能正常開放和調節中耳壓力時,中耳內的氣體被吸收,形成負壓,導致中耳黏膜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液體滲出,積聚在中耳腔,從而引發一系列症狀。針對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療,有多種方式。藥物治療方面,可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減充血劑改善咽鼓管通氣引流,糖皮質激素減輕局部炎症反應。對於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存在鼓室積液長期不吸收的情況,可採取手術治療,如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開術、鼓室置管術等,以清除中耳積液,改善聽力。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預防感冒,減少上呼吸道感染的發生,因為感冒可能會加重咽鼓管的堵塞,誘發分泌性中耳炎。同時,要保持鼻腔通暢,避免用力擤鼻,防止鼻涕逆行進入中耳。遵循醫生的囑咐按時用藥、定期復查也非常重要,以便及時瞭解病情的恢復情況,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