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問醫生logo 快速問醫生

甚麼叫母乳性黃疸

2025-10-24 02:16:25
醫生回答(1)
ask6416354365 醫師 
一般情況下,母乳性黃疸是指母乳餵養的新生兒在生後 1~3 個月內仍有黃疸,表現為非溶血性未結合膽紅素增高,且排除了其他導致黃疸的原因。母乳性黃疸的發生與母乳中的一些成分有關。母乳中含有β-葡萄糖醛酸苷酶,它能在腸道內分解結合膽紅素,使其轉變為未結合膽紅素,進而增加了膽紅素的腸肝循環,導致膽紅素重吸收增加,血液中未結合膽紅素水平升高,從而出現黃疸。母乳性黃疸一般可分為早髮型和遲髮型。早髮型母乳性黃疸常與生理性黃疸重疊且程度較重,多在生後 3~4 天出現,5~7 天達到高峰,隨後逐漸下降。遲髮型母乳性黃疸通常在生後 6~8 天出現,2~3 周達到高峰,可持續至生後 6~12 周才消退。對於母乳性黃疸,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療。若黃疸程度較輕,可繼續母乳餵養,適當增加餵奶次數,促進膽紅素排泄。若黃疸較重,醫生可能會建議暫停母乳餵養 2~3 天,改餵配方奶,黃疸可明顯減輕。暫停母乳餵養期間,應按時將母乳擠出,以維持乳汁分泌。日常需密切觀察黃疸變化,包括黃疸的程度、範圍等。若黃疸持續不消退或伴有其他異常症狀,如精神萎靡、食慾不振、體溫異常等,應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進一步檢查和處理。
2025-10-24 02:18:10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