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產期心肌病是一種發生在婦女妊娠末期或產後數月內的心肌疾病,表現為心肌收縮功能障礙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對母嬰健康構成嚴重威脅。其病因較為複雜,包括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應、血流動力學改變、遺傳因素、營養不良等。以下是對圍產期心肌病的詳細介紹:1. 病毒感染:孕期及產後婦女免疫力下降,易受病毒侵襲,如柯薩奇病毒、流感病毒等,引發心肌炎症,影響心肌功能。應注意預防感染,增強免疫力。2. 自身免疫反應:妊娠過程中,母體免疫系統發生變化,可能產生自身抗體,攻擊心肌細胞,導致心肌損傷。需調節免疫功能,避免免疫反應過度。3. 血流動力學改變:孕期血容量增加,心臟負荷加重,產後子宮收縮,回心血量驟增,均可使心肌受累。應合理調整心血管系統的功能,減輕心臟負擔。4. 遺傳因素:部分圍產期心肌病可能與遺傳有關,存在家族遺傳傾向。對於有家族病史的孕婦,應加強監測。5. 營養不良:孕期和哺乳期營養需求增加,如營養不良,可影響心肌代謝和功能。要保證充足的營養供應,滿足母體和胎兒的需求。對於圍產期心肌病,孕婦應定期進行產前檢查,及時發現異常。產後若出現心慌、氣短、水腫等症狀,應及時就醫。在治療過程中,需遵循醫生的建議,注意休息,避免勞累和感染,保持良好的心態,以促進病情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