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異位結節一般發生在子宮直腸交界的道格拉斯窩附近。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指有活性的內膜細胞種植在子宮內膜以外的位置而形成的一種女性常見婦科疾病。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主要病理變化為異位內膜週期性出血及其周圍組織纖維化,形成異位結節。痛經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最典型的症狀,呈繼發性伴進行性加重。嚴重階段疼痛難忍,甚至止痛劑加量亦無效。月經異常可以表現為月經過多或者週期紊亂。造成月經異常多數與子宮內膜異位症影響卵巢功能有關。婦科檢查時可發現在子宮直腸陷凹、子宮骶韌帶或宮頸後壁,觸及一個或更多硬性小結節,如綠豆或黃豆大小,觸痛明顯。查體會在陰道後穹窿或者子宮骶韌帶部位摸到觸痛結節,一般直徑小於2cm。這種觸痛結節臨床上表現為嚴重的痛經,進行性加重,有時會引起明顯的性交痛。觸痛結節如果不嚴重,不用處理。如果症狀嚴重,常常需要給予短效口服避孕藥替代治療,或者給予米非司酮誘導閉經。藥物治療期間痛經會明顯緩解,但停藥後會復發。最好在40多歲開始治療,停藥後如果可以絕經,就不用繼續治療。較嚴重的病變需要手術治療。建議已有子女或暫無生育計劃的女性,若有痛經,可選擇口服避孕藥,即可避孕,又可減少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