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況下,懷孕得痔瘡不會自己好。懷孕後,女性體內激素水平發生變化,這會使血管擴張、彈性降低,容易引發或加重痔瘡。同時,隨著胎兒的生長髮育,子宮逐漸增大,會壓迫下腔靜脈和盆腔靜脈,導致靜脈回流受阻,痔靜脈叢淤血、擴張,從而加重痔瘡的症狀。而且孕期活動量相對減少,胃腸蠕動減慢,容易出現便秘,便秘時用力排便會進一步加重痔瘡。痔瘡的形成是由於局部靜脈叢的病理性擴張和迂曲,一旦形成,很難自行恢復到正常狀態。在孕期,由於身體的特殊生理狀況,痔瘡可能會持續存在甚至逐漸加重,出現疼痛、出血、脫出等症狀,給孕婦帶來不適。雖然在分娩後,隨著體內激素水平逐漸恢復正常,子宮對盆腔靜脈的壓迫解除,痔瘡的症狀可能會有所緩解,但也很難完全自行消失。孕婦若患有痔瘡,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適當活動,避免久坐久站,保持肛周清潔。若痔瘡症狀嚴重,應及時尋求醫生的幫助,採取合適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