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藥物有氨基水楊酸制劑、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生物制劑等。
1. 氨基水楊酸制劑:這類藥物常見副作用有惡心、嘔吐、食慾減退等胃腸道反應,還可能引起頭痛、頭暈等中樞神經系統症狀,長期使用可能影響肝腎功能,導致轉氨酶升高、腎功能指標異常等情況。
2. 糖皮質激素:副作用較為多樣,會導致代謝紊亂,如引起血糖升高、向心性肥胖、滿月臉、水牛背等;還可能影響骨骼健康,增加骨質酥鬆、股骨頭壞死風險;也會影響免疫系統,使機體抵抗力下降,容易誘發感染,同時可能引發精神症狀,如失眠、情緒波動,甚至精神失常。
3. 免疫抑制劑:可能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導致白細胞、血小板減少,增加感染和出血風險;對肝臟和腎臟也有一定損害,引起肝功能異常、腎功能下降;還可能影響生殖系統,對生育功能產生不良影響。
4. 生物制劑:可能引起注射部位反應,如紅腫、疼痛、瘙癢等;也有引發感染的風險,包括細菌、真菌、病毒等感染;少數情況下可能出現過敏反應,嚴重的過敏可危及生命。
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藥物雖能控制病情,但都存在一定副作用。患者在用藥過程中要嚴格遵循醫囑,定期進行相關檢查,密切關注身體反應,以便及時發現並處理副作用,保障治療安全有效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