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源性胸悶可能是呼吸道阻塞、肺部疾病、胸廓運動障礙、神經肌肉疾病、肺血管疾病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去除阻塞物、治療肺部疾病、改善胸廓功能、治療神經肌肉疾病、處理肺血管病變等。
1. 呼吸道阻塞:呼吸道異物、腫瘤、炎症等導致氣道狹窄或堵塞,引起通氣障礙出現胸悶。應盡快明確阻塞部位及原因,通過支氣管鏡等手段取出異物;遵醫囑使用阿莫西林膠囊控制炎症、氨溴索片稀釋痰液促進排出、沙丁胺醇氣霧劑擴張氣道緩解阻塞症狀。
2. 肺部疾病:如肺炎、肺氣腫、氣胸等。肺炎需根據病原體選擇敏感抗生素,遵醫囑用頭孢克肟顆粒抗感染、肺力咳合劑止咳化痰、布洛芬片退熱;肺氣腫患者要戒煙,遵醫囑用氨茶鹼片舒張支氣管、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改善肺功能;氣胸患者根據情況進行胸腔閉式引流等處理。
3. 胸廓運動障礙:如胸廓畸形、肋骨骨折等影響胸廓正常運動,限制肺的擴張。胸廓畸形嚴重者可能需手術矯正;肋骨骨折要固定胸廓,遵醫囑用雙氯芬酸鈉緩釋片止痛、傷科接骨片促進骨折愈合、骨肽片營養骨質。
4. 神經肌肉疾病:如重症肌無力累及呼吸肌、脊髓灰質炎影響呼吸神經等。重症肌無力患者遵醫囑用溴吡斯的明片改善肌無力症狀、甲潑尼龍片抑制免疫反應、硫唑嘌呤片調節免疫;脊髓灰質炎患者需對症治療及康復訓練。
5. 肺血管疾病:如肺栓塞、肺血管炎等。肺栓塞患者遵醫囑用華法林鈉片抗凝、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預防血栓形成、尿激酶注射劑溶栓;肺血管炎患者遵醫囑用環磷酰胺片抑制免疫、潑尼松片抗炎、阿司匹林腸溶片抗血小板聚集。
日常要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和勞累,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流通,戒煙限酒,定期復查肺功能等指標,嚴格按照醫囑用藥和治療,出現不適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