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個月兒童不會走路可能是發育遲緩、缺鈣、腦損傷、肌肉疾病、骨骼畸形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康復訓練、補充營養、藥物治療等。
1. 發育遲緩:發育遲緩可能導致兒童運動發育落後,出現20個月還不會走路的情況。對於此類兒童,應進行全面的發育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制定個性化的康復訓練方案,包括大運動訓練如引導其練習站立、邁步等,精細運動訓練如抓握物品等,同時要提供豐富的環境刺激,促進其全面發展。
2. 缺鈣:鈣是骨骼發育的重要元素,缺鈣會影響骨骼強度和發育,致使走路延遲。日常要保證充足的鈣攝入,多食用富含鈣的食物如牛奶、豆製品等。遵醫囑用藥如碳酸鈣D3顆粒、葡萄糖酸鈣口服液、維D鈣咀嚼片,同時適當曬太陽,促進鈣的吸收,以改善骨骼發育狀況,助力學會走路。
3. 腦損傷:腦損傷可能影響神經系統對肌肉運動的控制,導致運動障礙。需進行頭顱影像學檢查明確損傷情況,在醫生指導下開展康復治療,如物理治療、運動療法等,刺激神經功能恢復,提高運動能力,必要時配合營養神經藥物輔助治療。
4. 肌肉疾病:某些肌肉疾病如先天性肌營養不良等,會使肌肉力量不足,影響正常行走。要進行詳細的肌肉功能評估和相關檢查確診,根據病情制定康復訓練計劃,增強肌肉力量,同時可遵醫囑使用一些改善肌肉代謝的藥物如肌苷片、維生素E軟膠囊、三磷酸腺苷二鈉片等。
5. 骨骼畸形:骨骼畸形如先天性髖關節脫位等會造成肢體活動受限,無法正常走路。通過影像學檢查明確畸形情況,根據嚴重程度採取保守治療如佩戴矯形器具,或手術治療進行矯正,術後配合康復訓練促進功能恢復。
日常要密切關注兒童的身體狀況和發育進展,按照醫生的建議定期復查,根據恢復情況及時調整治療和訓練方案。提供安全舒適的活動環境,鼓勵兒童積極參與運動,促進其身體和心理的健康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