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後出血可能是手術創面止血不徹底、凝血功能障礙、結扎線脫落、血管結扎不完善、術後劇烈活動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壓迫止血、藥物止血、手術止血等。
1. 手術創面止血不徹底:若因手術中對創面止血不仔細導致出血,少量滲血時,可通過局部壓迫止血,使用無菌紗布按壓出血部位數分鐘至出血停止。若出血較多,需重新進入手術區域,仔細檢查創面,對出血點進行縫扎止血或使用止血材料覆蓋止血。
2. 凝血功能障礙:對於凝血功能異常導致的出血,首先要明確凝血功能異常的原因。遵醫囑使用維生素K1注射液,通過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來促進凝血因子合成;氨甲環酸片,口服後抑制纖維蛋白溶解達到止血目的;蛇毒血凝酶注射液,肌肉注射或靜脈注射可促進凝血過程。同時積極糾正基礎疾病。
3. 結扎線脫落:若結扎線脫落引起出血,少量出血可先嘗試保守治療,密切觀察生命體徵,給予止血藥物。若出血量大,應立即進行手術探查,重新結扎出血血管,確保止血徹底。
4. 血管結扎不完善:這種情況導致的出血,需及時手術處理,重新找到結扎不完善的血管,進行妥善結扎或縫扎,防止繼續出血。術中要仔細檢查血管結扎情況,避免遺漏。
5. 術後劇烈活動:術後患者劇烈活動導致手術部位血管破裂出血,應先讓患者臥床休息,減少活動。對出血部位進行局部冷敷,收縮血管減少出血。若出血不止,需評估病情,必要時手術止血。
術後要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和大幅度身體動作,防止影響傷口愈合。保持傷口清潔乾燥,防止感染。按照醫生要求定期換藥和復查,以便及時發現異常情況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