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翼出血點可能是鼻腔乾燥、外傷、炎症、過敏、血液系統疾病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保持鼻腔濕潤、處理傷口、抗炎、抗過敏、治療血液疾病等。
1. 鼻腔乾燥:鼻腔過於乾燥時,鼻黏膜脆性增加易出現出血點。可使用生理鹽水滴鼻,保持鼻腔黏膜濕潤;也可在室內放置加濕器,增加空氣濕度。日常避免頻繁挖鼻,以防損傷鼻黏膜。若出血點較小且出血量少,可自行按壓鼻翼止血。若出血較多,需及時就醫。
2. 外傷:如挖鼻、擤鼻用力過猛等導致鼻翼局部損傷出現出血點。輕微損傷可局部塗抹紅霉素眼膏,預防感染,促進傷口愈合;遵醫囑使用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加速創面修復;若損傷較重,有明顯裂口,需就醫進行清創縫合處理,術後遵醫囑服用阿莫西林膠囊預防感染。
3. 炎症:鼻腔、鼻竇的急慢性炎症可致鼻黏膜充血、水腫,引發鼻翼出血點。可遵醫囑使用布地奈德鼻噴霧劑減輕鼻黏膜炎症;口服桉檸蒎腸溶軟膠囊促進鼻腔分泌物排出;若合併細菌感染,可服用頭孢克肟分散片抗炎治療。同時注意鼻腔清潔,可使用鼻腔沖洗器沖洗鼻腔。
4. 過敏:接觸過敏原後,鼻黏膜發生過敏反應,可出現出血點。首先要避免接觸過敏原,可遵醫囑口服氯雷他定片抗過敏;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緩解鼻黏膜過敏症狀;症狀嚴重時可靜脈滴注葡萄糖酸鈣注射液減輕過敏反應。
5. 血液系統疾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血液疾病可能導致凝血功能異常,引起鼻翼出血點。需及時就醫進行血常規、凝血功能等相關檢查,明確診斷後,根據具體病情進行針對性治療,如遵醫囑使用升血小板膠囊提升血小板數量;服用氨甲環酸片止血;必要時可能需要輸注血小板等治療。
日常要注意保持鼻腔清潔,避免用力擤鼻、挖鼻等不良習慣。注意飲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室內空氣濕潤。若鼻翼出血點反復出現或伴有其他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