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術後出血可能是手術創面止血不徹底、凝血功能障礙、結扎線脫落、血管結扎不完善、術後劇烈活動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壓迫止血、藥物止血、手術止血等。
1. 手術創面止血不徹底:若因手術中止血不徹底導致術後出血,少量出血時可先嘗試壓迫止血,使用無菌紗布對出血部位進行適度壓迫,促使血液凝固。若壓迫止血效果不佳,可遵醫囑使用氨甲環酸注射液、酚磺乙胺注射液、維生素 K1 注射液,通過靜脈滴注的方式促進止血。若出血嚴重,則需再次手術,對出血創面進行重新止血處理,仔細檢查並妥善結扎或電凝出血點。
2. 凝血功能障礙:對於凝血功能障礙導致的術後出血,首先要糾正凝血異常。可遵醫囑補充凝血因子,如冷沈澱、新鮮冰凍血漿、凝血酶原復合物等。同時,根據具體情況使用促進凝血的藥物,如蛇毒血凝酶注射液、卡巴克洛片、雲南白藥膠囊等。密切監測凝血指標,根據結果調整治療方案。
3. 結扎線脫落:一旦發現是結扎線脫落引起的出血,若出血較緩慢,可先嘗試保守治療,如局部壓迫止血,同時遵醫囑使用止血藥物,如氨甲苯酸注射液、腎上腺色腙片、三七片等。若出血迅猛,應立即進行手術探查,重新結扎出血的血管,確保止血徹底。
4. 血管結扎不完善:若是血管結扎不完善造成出血,輕度出血可先通過局部壓迫和藥物止血,如遵醫囑外用雲南白藥粉、口服斷血流片、注射血凝酶注射液等。若出血持續或加重,需再次手術,重新準確結扎血管,必要時進行血管修補或吻合。
5. 術後劇烈活動:因術後劇烈活動導致的出血,首先要讓患者安靜休息,減少活動,對出血部位進行局部冷敷,促使血管收縮減少出血。同時遵醫囑服用止血藥物,如宮血寧膠囊、裸花紫珠片、止血寶顆粒等。若出血不止,需進一步檢查評估,必要時採取相應的止血措施。
術後應保持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和大幅度身體動作,防止影響傷口愈合。按照醫生要求定期換藥,觀察傷口恢復情況。飲食上多攝入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促進身體恢復。嚴格遵循醫生的囑咐,按時服藥和進行復查,以便及時發現並處理異常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