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空洞症是一種慢性進行性脊髓疾病,因脊髓內形成管狀空洞並導致脊髓功能障礙,有多種表現且治療方式多樣。
一、脊髓空洞症的表現:
1. 感覺障礙:常以節段性分離性感覺障礙為特點,即痛覺、溫度覺減退或消失,而觸覺及深感覺相對正常。患者可能對冷熱不敏感,易出現燙傷、凍傷卻不自知。
2. 運動障礙:手部小肌肉如骨間肌、魚際肌等逐漸萎縮,可呈爪形手畸形。隨病情進展,上肢其他肌肉、肩部肌肉也會受累,出現肌肉無力、活動受限。
3. 自主神經功能障礙:部分患者有上肢皮膚增厚、多汗或少汗等表現,還可能出現肢體營養障礙,如關節腫大、畸形,嚴重時可發生夏科關節。
2.脊髓空洞症的治療:
1. 保守治療:適用於症狀較輕、病情進展緩慢者。主要通過神經營養藥物,如甲鈷胺等,促進神經的修復和再生;同時可配合康復治療,包括物理治療、運動療法等,改善肌肉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2. 手術治療:對於病情較重、空洞進行性擴大或保守治療效果不佳者,可考慮手術。常用手術方式有枕骨大孔減壓術,解除枕頸部畸形對脊髓的壓迫;空洞分流術,將空洞內液體引流至蛛網膜下腔或腹腔,減輕空洞對脊髓的壓迫。
脊髓空洞症患者日常要注意避免過度勞累,防止受傷。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作息,均衡飲食。定期復查,以便醫生及時瞭解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用藥和進行康復訓練,切不可自行增減藥量或停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