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拍片確診為肺炎後,常見的治療方法有一般治療、抗感染治療、對症治療、呼吸支持治療、手術治療等。
1. 一般治療:保持新生兒所處環境溫度和濕度適宜,一般溫度在 22 - 24℃,濕度在 50% - 60%,利於新生兒呼吸和身體恢復。同時要保證營養供給,若無法正常經口餵養,可採用鼻飼或靜脈營養,增強新生兒抵抗力以對抗肺炎。還要密切監測生命體徵,包括體溫、呼吸、心率等,及時發現病情變化。因為適宜環境能減少呼吸阻力,充足營養是身體恢復基礎,密切監測可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2. 抗感染治療:針對不同病原體選擇合適藥物。若是細菌感染,遵醫囑用注射用頭孢曲松鈉、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乾混懸劑、阿奇霉素顆粒。頭孢曲松鈉能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可破壞細菌細胞壁,阿奇霉素能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從而有效控制細菌感染,減輕肺炎症狀。病毒感染時,遵醫囑用利巴韋林顆粒、磷酸奧司他韋顆粒、阿昔洛韋片,這些藥物能抑制病毒複製,減少病毒對肺部的侵害。
3. 對症治療:若新生兒有咳嗽咳痰症狀,可進行霧化吸入,常用藥物如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硫酸特布他林霧化液、異丙托溴銨霧化吸入溶液,能稀釋痰液,減輕氣道炎症,緩解咳嗽。有發熱症狀時,體溫不超過 38.5℃可採取物理降溫,用溫水擦拭新生兒額頭、腋窩、腹股溝等部位;超過 38.5℃遵醫囑用對乙酰氨基酚滴劑、布洛芬混懸液等藥物降溫,避免高熱驚厥。
4. 呼吸支持治療:對於有呼吸急促、呼吸困難等症狀的新生兒,可給予吸氧治療,通過鼻導管或面罩吸氧,提高血氧飽和度,保證身體氧氣供應,改善呼吸功能。若病情嚴重,出現呼吸衰竭,可能需要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維持正常的氣體交換,為肺部恢復創造條件。
5. 手術治療:極少數情況下,如肺炎引發肺膿腫、膿胸等嚴重併發症,經保守治療無效時,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如膿腫引流術、胸腔閉式引流術等,清除肺部的膿液和壞死組織,促進肺部炎症的消退。
新生兒肺炎治療後,日常要注意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定期開窗通風,減少病菌滋生。注意新生兒的保暖,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物,避免再次著涼引發感染。同時要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定期復查,以便及時瞭解肺部恢復情況,確保新生兒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