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久了頸椎疼可能是姿勢不良、頸部肌肉勞損、頸椎退變、頸部受涼、外傷後遺症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改善姿勢、物理治療、藥物治療等。
1. 姿勢不良:長時間保持不正確坐姿,如低頭、彎腰、駝背等,會使頸椎處於過度前屈或後伸狀態,增加頸椎壓力,導致頸椎周圍肌肉緊張、疲勞,引發疼痛。應及時調整坐姿,保持背部挺直,眼睛平視,電腦屏幕與眼睛保持同一水平線,定時起身活動,進行頸部伸展運動,緩解肌肉緊張。
2. 頸部肌肉勞損:久坐不動,頸部肌肉持續處於緊張收縮狀態,得不到放鬆,容易引起肌肉勞損,產生疼痛。可通過熱敷,用熱毛巾或熱水袋敷於頸部疼痛部位,每次 15 - 20 分鐘,促進血液循環;也可進行按摩,由專業人員按摩頸部肌肉,緩解肌肉痙攣。遵醫囑用藥,如雙氯芬酸鈉緩釋片、雲南白藥膏、布洛芬膠囊。
3. 頸椎退變:隨年齡增長,頸椎間盤、椎體等結構會逐漸發生退變,久坐會加重退變對周圍組織的刺激,引發疼痛。可進行牽引治療,借助器械對頸椎進行牽引,拉開椎間隙,減輕椎間盤對神經的壓迫;還可進行理療,如紅外線照射、超聲波治療等。遵醫囑用藥,如甲鈷胺片、頸復康顆粒、洛索洛芬鈉膠囊。
4. 頸部受涼:久坐時頸部若長時間處於低溫環境,血管收縮,血液循環不暢,會引起肌肉痙攣、疼痛。要注意頸部保暖,可佩戴圍巾,避免空調、風扇直吹頸部;也可進行艾灸,通過溫熱刺激頸部穴位,促進氣血運行。遵醫囑用藥,如活血止痛膏、塞來昔布膠囊、追風透骨丸。
5. 外傷後遺症:既往頸部有過外傷史,恢復後在久坐等情況下,受傷部位可能出現疼痛。可進行康復訓練,如頸部的抗阻運動、平衡訓練等,增強頸部肌肉力量和穩定性;必要時佩戴頸托,減輕頸部負擔。遵醫囑用藥,如跌打丸、三七傷藥片、氟比洛芬凝膠貼膏。
日常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長時間久坐,定時活動頸部,加強頸部肌肉鍛鍊,選擇合適的枕頭和床墊,保持頸椎正常生理曲度。若頸椎疼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