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巴下面長硬包可能是皮脂腺囊腫、毛囊炎、癤腫、淋巴結炎、痤瘡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
1. 皮脂腺囊腫:皮脂腺導管堵塞,皮脂逐漸淤積形成瀦留性囊腫。表現為圓形腫物,硬度中等或有彈性,表面光滑。較小的囊腫可定期觀察,較大囊腫或反復發作者需手術切除,完整摘除囊腫,避免殘留囊壁導致復發。
2. 毛囊炎:主要由細菌感染毛囊引起,常見金黃色葡萄球菌。嘴巴周圍毛囊受刺激後發病,初期為紅色丘疹,逐漸變成膿皰。遵醫囑外用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注意局部清潔,避免搔抓。
3. 癤腫:是毛囊深部及周圍組織的化膿性炎症,多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起初為紅、腫、痛小結節,後增大形成堅硬結節。早期未化膿時,遵醫囑外用魚石脂軟膏、碘酊、如意金黃散,輔以熱敷;已成膿者,需切開排膿。
4. 淋巴結炎:口腔、咽喉等部位感染,可引起頸部淋巴結炎,導致嘴巴下面淋巴結腫大變硬。表現為淋巴結腫大、疼痛。遵醫囑口服阿莫西林膠囊、頭孢克肟分散片、羅紅霉素膠囊,積極治療原發病灶。
5. 痤瘡:雄激素水平異常、皮脂分泌增加等因素導致。嘴巴下面出現粉刺、丘疹、膿皰等多種形式皮損。遵醫囑外用維A酸乳膏、阿達帕林凝膠、過氧苯甲酰凝膠,注意面部清潔,避免高糖、高脂飲食。
日常要保持嘴巴周圍皮膚清潔,避免擠壓硬包,防止感染擴散。飲食上盡量清淡,多吃蔬菜、水果,保證充足睡眠。若硬包持續不消退、疼痛加劇或出現發熱等症狀,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