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焦慮怕得傳染病,可能是性格敏感、過往經歷、信息過度接觸、社交壓力、心理疾病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心理調節、生活方式調整等。
1. 性格敏感:性格較為敏感、多疑的人,往往對自身健康狀況過度關注,容易產生焦慮怕得傳染病的心理。這類人通常對周圍環境中的潛在威脅感知敏銳,稍有風吹草動就會聯想到自身健康。比如看到有人咳嗽,就擔心對方攜帶傳染病菌而自己被感染。日常可通過培養興趣愛好轉移注意力,如繪畫、書法等,讓自己從過度關注疾病的狀態中走出來。
2. 過往經歷:曾經有過感染傳染病的經歷,或者目睹身邊人因傳染病遭受痛苦,會在內心留下深刻陰影,導致之後一直焦慮怕得傳染病。比如曾經患過嚴重流感,經歷了長時間的病痛折磨,此後就會對各種傳染病高度警惕。可嘗試進行放鬆訓練,如深呼吸、漸進性肌肉鬆弛等,緩解緊張焦慮情緒。
3. 信息過度接觸:如今網絡發達,大量關於傳染病的信息充斥其中,過度接觸這些信息,尤其是負面信息,容易引發焦慮。比如頻繁瀏覽傳染病爆發的新聞、可怕症狀描述等。要學會合理篩選信息,減少接觸不良信息的時間,每天控制在半小時以內,多關注積極正面的內容。
4. 社交壓力:在社交場合中,擔心因他人攜帶傳染病菌而感染,或者害怕自己患病影響社交關係,從而產生焦慮。比如在聚會、公共交通工具等場所,會因周圍人的健康狀況未知而感到不安。可多參加社交活動,逐漸適應社交環境,增強自信心。
5. 心理疾病:如焦慮症等心理疾病,可能導致患者出現過度焦慮、恐懼等症狀,對傳染病的擔憂也會更為強烈。遵醫囑服用帕羅西汀片、捨曲林膠囊、氟伏沙明片等藥物,同時配合心理治療,如認知行為療法,改變不合理認知。
日常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作息、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增強自身免疫力。同時,要學會正視自己的焦慮情緒,不要過度壓抑,必要時及時尋求專業心理醫生的幫助,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