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焦慮煩躁可能是生活壓力大、睡眠不足、缺乏運動、不良飲食習慣、遺傳因素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調整生活方式、改善睡眠、加強鍛鍊、調整飲食、心理干預等。
1. 生活壓力大:生活中面臨經濟壓力、工作任務繁重、人際關係緊張等諸多壓力源時,人的精神長期處於緊繃狀態,就容易引發焦慮煩躁情緒。要學會合理規劃工作和生活,制定清晰的目標和計劃,將大任務分解成小步驟逐步完成。同時,積極與親朋好友溝通交流,分享內心感受,釋放壓力。還可以培養興趣愛好,如繪畫、音樂等,在放鬆中緩解焦慮。
2. 睡眠不足:長期熬夜、生物鐘紊亂等導致睡眠不足,大腦得不到充分休息,神經功能會出現紊亂,進而引發焦慮煩躁。建立規律的作息時間,每天盡量在相同時間上床睡覺和起床。睡前避免使用電子設備,可泡個熱水澡、喝杯溫牛奶助眠。若睡眠問題嚴重,遵醫囑服用佐匹克隆片、艾司唑侖片、右佐匹克隆膠囊來改善睡眠。
3. 缺乏運動:身體缺乏運動,新陳代謝減緩,大腦分泌的內啡肽等神經遞質減少,會影響情緒調節。每周進行至少三次有氧運動,如慢跑、游泳、騎自行車等,每次運動 30 分鐘以上。運動能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素質,還能刺激大腦分泌快樂因子,改善焦慮煩躁情緒。
4. 不良飲食習慣:經常攝入高糖、高脂肪、高鹽食物,或者過度飲酒、喝咖啡等,會影響血糖、血壓及神經系統功能,引發情緒波動。調整飲食結構,多吃蔬菜、水果、全穀物等富含營養的食物,保持飲食均衡。減少咖啡、酒精攝入,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
5. 遺傳因素:如果家族中有焦慮症等精神疾病遺傳史,個體患焦慮症的風險會增加。對於遺傳因素導致的焦慮煩躁,要及時尋求專業心理醫生幫助,進行心理評估和干預。可通過認知行為療法、放鬆訓練等改善症狀,必要時遵醫囑服用帕羅西汀片、捨曲林片、氟伏沙明膠囊等藥物治療。
日常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學會正視自己的情緒。定期進行自我心理調適,多參加社交活動,豐富生活。若焦慮煩躁情緒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規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