錐切一個月後仍有血,可能是創面愈合不良、感染、劇烈運動、縫線吸收不良、凝血功能異常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促進愈合、抗感染、休息、處理縫線、改善凝血等。
1. 創面愈合不良:錐切術後創面較大,若自身愈合能力較差或營養狀況不佳,可能導致愈合延遲、出血。應加強營養,多攝入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的食物,如雞蛋、牛奶、新鮮蔬果等。遵醫囑使用康復新液促進創面修復、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塗抹、雲南白藥膠囊口服,以加快愈合,減少出血。
2. 感染:術後護理不當,細菌入侵創面引發感染,炎症刺激可導致出血。要注意保持外陰清潔,勤換內褲。遵醫囑口服頭孢克肟分散片抗感染、甲硝唑片消炎、婦炎康軟膠囊清熱利濕,控制感染,緩解出血症狀。
3. 劇烈運動:錐切術後身體未完全恢復,劇烈運動使腹部壓力增加,導致創面裂開出血。需立即停止劇烈活動,臥床休息,避免勞累。一般經過充分休息,出血可逐漸停止。
4. 縫線吸收不良:部分人對縫線不適應,出現縫線吸收不良,可引起局部出血。需及時就醫,醫生會根據情況拆除或調整縫線,處理後要注意觀察出血情況。
5. 凝血功能異常:本身凝血功能存在問題,會影響創面止血,導致術後持續出血。需進行凝血功能檢查,遵醫囑使用氨甲環酸片止血、維生素 K1 注射液改善凝血、血寧糖漿涼血止血,糾正凝血異常。
錐切術後一個月仍有出血要引起重視,及時就醫明確原因並治療。日常要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和重體力勞動,保持外陰清潔衛生,按醫囑定期復查,以便及時發現問題並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