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初期拉屎出血可能是便秘、痔瘡、肛裂、腸道感染、直腸息肉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調整飲食、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
1. 便秘:懷孕初期,孕婦體內激素水平變化,腸胃蠕動減慢,易引發便秘。大便乾結,排便時用力過度,可能導致肛門周圍黏膜破裂出血。孕婦要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穀類,多喝水,適當活動促進腸胃蠕動。若便秘嚴重,遵醫囑使用開塞露、乳果糖口服溶液、小麥纖維素顆粒,幫助軟化大便,促進排出。
2. 痔瘡:孕期子宮增大,壓迫下腔靜脈,導致肛周靜脈回流受阻,易引發或加重痔瘡。排便時,痔瘡可能破裂出血。孕婦避免久坐久站,可進行溫水坐浴緩解不適。遵醫囑塗抹復方角菜酸酯乳膏、肛泰軟膏、馬應龍麝香痔瘡膏,減輕痔瘡症狀。
3. 肛裂:便秘時用力排便,肛管皮膚全層裂開形成潰瘍,導致出血。孕婦要保持大便通暢,避免用力排便。排便後用溫水清洗肛門,遵醫囑使用重組人表皮生長因子凝膠、康復新液、復方利多卡因乳膏,促進肛裂愈合,減輕疼痛。
4. 腸道感染:孕期免疫力下降,飲食不潔易引發腸道感染,炎症刺激腸黏膜導致出血。孕婦要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生冷食物。若症狀較輕,可通過調整飲食緩解;症狀嚴重時,遵醫囑服用蒙脫石散、雙歧桿菌四聯活菌片、黃連素片,止瀉、調節腸道菌群、抗炎。
5. 直腸息肉:直腸黏膜表面突出到腸腔內的隆起狀病變,排便時可能受到擠壓出血。若息肉較小,無明顯症狀,可定期觀察;若息肉較大或出血頻繁,可在醫生評估後,選擇合適時機進行手術切除。
孕初期拉屎出血要引起重視,及時就醫明確病因。日常要注意飲食均衡,適度活動,保持良好的排便習慣。若出現出血量大、腹痛等異常情況,應立即就醫,在醫生指導下規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