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側脖頸筋疼可能是頸部肌肉勞損、落枕、頸椎病、頸部外傷、頸部筋膜炎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物理治療、藥物治療等。
1. 頸部肌肉勞損:長時間低頭工作、學習或使用電子設備,頸部肌肉持續緊張,易引發勞損。表現為頸部酸痛、肌肉僵硬。可通過熱敷,用熱毛巾或熱水袋敷於疼痛部位,每次 15 - 20 分鐘,每天 3 - 4 次,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進行按摩,由專業人員按摩頸部肌肉,放鬆緊張肌肉;遵醫囑外用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雲南白藥膏、氟比洛芬巴布膏,減輕炎症與疼痛。
2. 落枕:睡眠姿勢不當、枕頭高度不合適等導致頸部肌肉扭傷。晨起後突然出現一側頸部疼痛、活動受限。可採用針灸治療,刺激頸部穴位疏通經絡;進行頸部拉伸,緩慢轉動頭部,輕輕拉伸頸部肌肉;遵醫囑口服布洛芬緩釋膠囊、氯唑沙宗片、活血止痛膠囊,緩解疼痛與肌肉緊張。
3. 頸椎病:頸椎長期退變、增生等壓迫周圍組織。除頸部筋疼外,還可能伴有上肢麻木、頭暈等症狀。可通過牽引治療,借助器械對頸椎進行牽引,拉開椎間隙減輕壓迫;做頸部保健操,增強頸部肌肉力量;遵醫囑服用甲鈷胺片、頸復康顆粒、根痛平膠囊,營養神經、緩解疼痛。
4. 頸部外傷:受到撞擊、扭傷等外力作用。有明確外傷史,受傷處疼痛明顯。受傷早期冷敷,收縮血管減輕腫脹;後期熱敷促進淤血吸收;遵醫囑塗抹紅花油、正骨水、消腫止痛酊,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5. 頸部筋膜炎:因寒冷、潮濕、慢性勞損等使頸部筋膜發生無菌性炎症。疼痛部位較廣泛,有壓痛。可進行紅外線照射,改善局部血液循環;超聲波治療,促進炎症吸收;遵醫囑口服塞來昔布膠囊、美洛昔康片、萘普生片,減輕炎症疼痛。
日常要保持正確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頸部過度勞累,選擇合適高度和硬度的枕頭。若疼痛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在醫生指導下規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