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降溫後一般15 - 30分鐘測體溫。
人體在進行物理降溫後,身體散熱需要一定時間才能在體溫上體現出變化。如果測量時間過早,身體還未來得及充分散熱,此時測得的體溫可能無法準確反映物理降溫的實際效果,容易造成對降溫效果的誤判。而如果測量時間過晚,又可能錯過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的時機,比如若降溫效果不佳卻未及時知曉,可能延誤進一步治療措施的實施。所以15 - 30分鐘這個時間段,能較好地反映出物理降溫對體溫的影響。
在這15 - 30分鐘內,身體通過物理降溫的方式,如使用濕毛巾擦拭額頭、腋窩、腹股溝等大血管豐富部位,或者使用退熱貼等,加速了體表熱量的散髮。熱量從身體表面傳遞到周圍環境中,使得體溫逐漸下降。當達到15 - 30分鐘時,身體的散熱過程基本穩定,此時測量的體溫能較為準確地反映出物理降溫所起到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當進行物理降溫後,要按照合適的時間測量體溫。同時,要密切關注患者的精神狀態、面色等情況。如果物理降溫後體溫沒有明顯下降或者出現反復發熱等異常情況,應及時就醫,在醫生的指導下進一步檢查和治療,切不可自行隨意用藥或採取其他不恰當的措施,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