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引起疼痛的原因包括腫瘤生長侵犯、治療副作用、神經受壓、轉移、心理因素等。
1. 腫瘤生長侵犯:隨著癌症腫瘤不斷生長,會直接侵犯周圍的組織、器官和神經,破壞其正常結構和功能,對周圍組織產生壓迫和牽拉,引發疼痛。比如肺癌腫瘤侵犯胸壁、肋骨等部位,就會導致胸部疼痛。
2. 治療副作用:手術、放療、化療等癌症治療手段在殺死癌細胞的同時,也可能帶來一些副作用而引發疼痛。手術創口愈合過程中會有疼痛;放療可能引起放射性炎症,導致局部疼痛;化療藥物可能損害神經,造成肢體疼痛、麻木等。
3. 神經受壓:癌症腫瘤增大後可能壓迫周圍神經,阻礙神經傳導,引起相應部位的疼痛。例如,脊柱腫瘤壓迫脊髓神經,可導致肢體放射性疼痛、感覺異常等。
4. 轉移:癌細胞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在新的部位形成腫瘤,繼續侵犯和破壞組織,也會引發疼痛。像乳腺癌骨轉移,就會造成骨骼疼痛。
5. 心理因素:癌症患者往往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焦慮、抑鬱等不良情緒可能會加重對疼痛的感知。心理狀態會影響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使疼痛閾值降低。
癌症患者出現疼痛時,不要自行盲目處理。應及時與醫生溝通,準確描述疼痛的情況。日常要保持良好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按照醫生的囑咐按時服藥、定期復查,以便更好地控制疼痛,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