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麻腳麻是一種常見症狀,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患者可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科室就診。
一、手麻腳麻的原因:
1. 生理性因素: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如久坐、久站或睡眠時壓迫肢體,阻礙血液循環,會導致手麻腳麻,改變姿勢後症狀通常可緩解。
2. 營養缺乏:身體缺乏維生素B12等重要營養素,會影響神經系統正常功能,引發手麻腳麻,常見於過度節食、素食人群。
3. 疾病因素:頸椎病患者,頸椎病變壓迫神經根,可導致手部麻木;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腰椎間盤退變、突出壓迫神經,會引起下肢麻木;糖尿病患者血糖長期控制不佳,引發周圍神經病變,也會出現手麻腳麻症狀;腦部血管病變影響神經功能,同樣可能導致手麻腳麻。
2.掛甚麼科室:
1. 骨科:若懷疑手麻腳麻是由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症等脊柱疾病引起,可掛骨科就診。醫生通過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等明確診斷。
2. 內分泌科:糖尿病患者出現手麻腳麻症狀,應掛內分泌科,醫生會評估血糖控制情況,排查是否因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導致。
3. 神經內科:當考慮手麻腳麻是由腦部血管病變、周圍神經病變等神經系統疾病引起時,需掛神經內科,醫生會進行詳細神經系統檢查及相關輔助檢查以明確病因。
出現手麻腳麻症狀,若長時間不緩解或伴有疼痛、無力、頭暈等其他不適,應及時就醫。就醫時詳細向醫生描述症狀特點、出現時間、持續情況等。日常要注意保持良好姿勢,均衡飲食,適當運動。若患有基礎疾病,需積極控制病情,遵醫囑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