詢問腳後跟疼的原因以及適合服用的藥物。
一、腳後跟疼的原因:
多種因素可導致腳後跟疼。常見的是足底筋膜炎,長時間行走、跑步或站立,使足底筋膜反復受到牽拉,產生無菌性炎症,引發疼痛,多在早晨起床或長時間休息後邁出第一步時疼痛明顯。跟腱炎也較為常見,運動中跟腱反復受到劇烈拉伸,或跟腱部位遭受直接損傷,都可能引發炎症,表現為足跟部上方疼痛、腫脹。跟骨骨刺同樣會引起疼痛,跟骨骨質增生形成的骨刺刺激周圍組織,產生疼痛症狀,尤其在行走時加重。另外,跟骨骨折在恢復過程中也可能出現疼痛,若曾有過跟骨部位的外傷史,恢復不佳就可能遺留疼痛問題。還有一些全身性疾病,如痛風、類風濕關節炎等,累及足部關節時,也會出現腳後跟疼痛症狀。
2.可服用的藥物:
如果是無菌性炎症引起的疼痛,如足底筋膜炎、跟腱炎等,可服用非甾體抗炎藥,像布洛芬、雙氯芬酸鈉等,能減輕炎症、緩解疼痛。若是痛風導致的腳後跟疼,急性發作期可服用秋水仙鹼,能有效控制炎症、緩解疼痛症狀;病情緩解後,可服用別嘌醇、非布司他等藥物降低尿酸水平,預防痛風再次發作。因類風濕關節炎引起的疼痛,常用抗風濕藥物,如甲氨蝶呤、來氟米特等,同時可配合使用非甾體抗炎藥緩解疼痛症狀。
出現腳後跟疼不要自行隨意用藥,應及時就醫,通過詳細檢查明確病因。醫生會根據具體病情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用藥,避免因自行用藥不當延誤病情或引發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