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風濕進行血常規檢查可瞭解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血紅蛋白、淋巴細胞等情況。
1. 白細胞:白細胞計數及分類對判斷風濕病情有重要意義。在風濕活動期,白細胞可能升高,尤其是中性粒細胞增多,提示可能存在炎症反應。某些特殊風濕疾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在病情活動時白細胞反而可能降低,通過監測白細胞變化,能輔助判斷病情嚴重程度及治療效果。
2. 紅細胞:紅細胞數量及形態改變能反映患者健康狀況。風濕患者長期慢性炎症刺激,可能影響骨髓造血功能,導致紅細胞生成減少,引發貧血。觀察紅細胞數量及血紅蛋白含量,可判斷是否存在貧血及貧血程度,以便及時採取治療措施。
3. 血小板: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過程中起關鍵作用。部分風濕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病情活動時血小板計數可能升高,這與炎症刺激導致骨髓造血乾細胞增殖有關。血小板異常可能增加血栓形成風險,監測血小板有助於評估患者心血管疾病風險。
4. 血紅蛋白:血紅蛋白水平直接反映貧血情況。風濕患者因炎症消耗、營養吸收不良等因素,易出現不同程度貧血,影響身體各器官功能。瞭解血紅蛋白含量,能為糾正貧血治療提供依據。
5. 淋巴細胞:淋巴細胞是免疫系統重要組成部分。風濕疾病多與自身免疫異常有關,淋巴細胞比例及功能變化可反映免疫系統狀態。通過檢測淋巴細胞,可瞭解患者免疫功能,指導免疫調節治療。
確診風濕後進行血常規檢查意義重大,能為醫生診斷、治療及評估病情提供重要信息。患者應積極配合檢查,日常生活中注意休息、保持營養均衡,按醫囑定期復查血常規,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