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吃東西就長稱,可能是由基礎代謝率低、飲食結構不合理、消化吸收能力強、激素失衡、疾病因素等情況導致。
1. 基礎代謝率低:基礎代謝是人體維持生命的所有器官所需要的最低能量消耗。若基礎代謝率較低,身體消耗能量的速度就會變慢。比如一些長期久坐、缺乏運動的人,肌肉量相對較少,而肌肉是消耗能量的大戶,肌肉量少意味著能量消耗少,此時即便攝入少量食物,多餘的能量也容易轉化為脂肪堆積,從而導致體重增加。
2. 飲食結構不合理:如果日常飲食中,高糖、高脂肪、高油的食物佔比較大,像蛋糕、油炸食品、動物內臟等。這些食物熱量極高,遠遠超出身體的實際需求。過多的熱量在體內無法及時消耗,就會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使得體重快速上升。
3. 消化吸收能力強:有些人的消化吸收系統功能特別強大,吃進去的食物能夠被高效地消化吸收。即使攝入的食物量正常,但由於吸收得好,身體能充分攝取其中的營養成分,多餘的部分就會轉化為脂肪,進而出現一吃東西體重就增加的情況。
4. 激素失衡:激素在調節人體新陳代謝和體重方面起著關鍵作用。例如甲狀腺激素能調節新陳代謝速度,當甲狀腺功能減退時,甲狀腺激素分泌不足,新陳代謝就會變慢,能量消耗減少,體重容易上升;還有胰島素,若胰島素分泌異常,會影響血糖的代謝,導致血糖轉化為脂肪堆積,引起體重增加。
5. 疾病因素:某些疾病也會導致體重異常增加。比如庫欣綜合徵,患者體內皮質醇分泌過多,會引起脂肪重新分布,出現滿月臉、水牛背等特徵,體重也會明顯上升;還有一些服用特定藥物的人,藥物副作用可能導致體重增加。
日常生活中,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作息,保證充足睡眠,有助於維持激素平衡和正常代謝。合理搭配飲食,增加蔬菜、水果、全穀物等富含膳食纖維食物的攝入,控制高熱量食物。適當進行運動,如每周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像快走、慢跑等,還可結合力量訓練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礎代謝率。若體重異常增加情況持續且嚴重,應及時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