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下方出現小顆粒,可能是脂肪粒、汗管瘤、粟丘疹、扁平疣、瞼裂斑等。
1. 脂肪粒:通常是由於皮膚油脂分泌過多,且排出不暢,在眼周局部堆積形成的白色或淡黃色小顆粒,大小相對一致,一般如針頭般大小,表面光滑,與周圍皮膚邊界清晰,不痛不癢,多是因為使用過於油膩的眼霜、皮膚新陳代謝緩慢等因素導致。
2. 汗管瘤:由脂肪代謝障礙所引起的人體表皮小汗腺導管的一種痣樣腫瘤,與內分泌、妊娠、月經及家族遺傳等因素有關。表現為眼周出現多個膚色、淡黃色或褐黃色的丘疹,大小不一,微微隆起,質地較硬。
3. 粟丘疹:多因皮膚受到微小創傷後,在皮膚修復過程中形成的白色或黃白色小囊腫。常單個或多個出現,大小約1 - 2毫米,表面光滑,頂尖圓,上覆極薄表皮,容易挑出白色顆粒狀物質。
4. 扁平疣:由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引起,可通過直接或間接接觸傳播。眼周表現為扁平隆起的丘疹,表面光滑,圓形或橢圓形,大小不等,顏色可與膚色一致或呈淡褐色。
5. 瞼裂斑:是一種向角膜表面生長的、與結膜相連的、球結膜隆起的、三角形的、球結膜結節。通常是由於長期的紫外線或光化學性暴露引起,一般為球結膜下的、隆起的、三角形的、球結膜結節,靜止期時呈黃白色,表面光滑。
日常要注意保持眼周皮膚清潔,選擇合適的護膚品,避免過度用眼,減少對眼周皮膚的刺激。若小顆粒持續不消失、增多、變大或出現紅腫、疼痛等異常,應及時就醫,遵醫囑進行診斷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