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出現倒刺的原因有皮膚乾燥、過度摩擦、缺乏維生素、手部濕疹、接觸刺激性物質等。
1. 皮膚乾燥:在秋冬季節,空氣濕度降低,皮膚水分流失加快,手部皮膚容易變得乾燥。若不注意保濕,角質層水分不足,就容易出現倒刺。比如經常洗手又不及時塗抹護手霜,手部皮膚就會因水分缺失而乾裂形成倒刺。
2. 過度摩擦:長時間從事體力勞動,如搬運重物、頻繁使用工具等,或者一些特殊職業,像手工藝人長時間操作,手部皮膚反復受到摩擦,會使指甲周圍的皮膚受到損傷,從而引發倒刺。
3. 缺乏維生素:當身體缺乏維生素A、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時,皮膚的新陳代謝會受到影響,皮膚的韌性和保濕能力下降,指甲周圍的皮膚容易出現問題,長出倒刺。
4. 手部濕疹:這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會導致手部皮膚出現炎症,表現為瘙癢、紅斑、脫屑等症狀,嚴重時也會引發倒刺。其發病原因可能與過敏、遺傳、免疫等多種因素有關。
5. 接觸刺激性物質:經常接觸洗潔精、洗衣粉、消毒液等刺激性化學物質,會對手部皮膚造成傷害,破壞皮膚的屏障功能,使皮膚變得脆弱,進而出現倒刺。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手部皮膚的保養。洗手後及時塗抹護手霜,保持皮膚濕潤;減少手部過度摩擦,從事可能損傷手部的工作時佩戴手套;均衡飲食,多吃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避免接觸刺激性物質,若必須接觸可戴防護手套。若倒刺情況嚴重或長期不愈,應及時就醫。